首页 资讯 正文

乡村蝶变满目新 陕西府谷县奏响乡村振兴“奋进曲”

体育正文 124 0

乡村蝶变满目新 陕西府谷县奏响乡村振兴“奋进曲”

乡村蝶变满目新 陕西府谷县奏响乡村振兴“奋进曲”

乡村升腾,是振兴路上最动人的风景。近年来,府谷县以乡村振兴统揽(tǒnglǎn)“三农”工作全局,着力破解“谁来种地”困局(kùnjú)、“如何增效”难题、“怎样宜居”命题,通过(tōngguò)“三产融合”重构产业生态(shēngtài)、“五治融合”创新治理体系、精准施策夯实民生根基,以系统性改革(gǎigé)实践推动乡村全面(quánmiàn)振兴,奋力书写“农业强、农村美、农民富”的时代新篇章。 粮食生产(shēngchǎn):从藏粮于地到藏粮于智 粮食安全是“国之大者”,更是乡村振兴(zhènxīng)的根基命脉。面对耕地碎片化、资源约束趋紧的双重挑战,府谷县以(yǐ)系统性思维破题,构建起“空间重构(zhònggòu)、科技赋能、机制创新”的三维保障体系。 在木瓜镇等粮食主产区,一场深刻的土地变革悄然发生。“一户(yīhù)一田”改革通过土地互换并块,将零散地块整合为连片良田,使“小田变大田(dàtián)”的变革激发出规模化(guīmóhuà)效益。 这一模式不仅提高了机械化作业效率,更催生了土地托管、代耕代种等新业态,推动传统农业向现代经营体系转型。村民们感慨:“过去(guòqù)种地靠力气(lìqì),现在种地靠科技,我们也能当‘甩手掌柜(shuǎishǒuzhǎngguì)’了。土地整合后,农田管理变得(biàndé)更加便捷,生产效率显著提升。” 规模化(guīmóhuà)效益提升的(de)同时,也为农业插上“科技翅膀”。府谷镇温里河村采摘园,运用传感器、物联网技术,实时监测土壤湿度、温度、养分含量等数据,精准灌溉(guàngài)、施肥。“过去凭经验,如今靠智能,人力物力节省(jiéshěng)了,产量和品质都提升了。”采摘园负责人说。 在孤山镇的高标准农田里,无人机按预设路线精准喷洒农药,北斗导航自动驾驶播种机精准作业,水肥一体化建设让农业(nóngyè)生产(shēngchǎn)更加科学(kēxué)高效。这种智慧农业模式,使得传统农业正经历(jīnglì)从经验种植到智慧生产的转变,农业生产变得更加智能化和高效。 府谷镇千亩(qiānmǔ)高粱种植基地 智慧农业模式还有效减少了农药和化肥的(de)用量,既保护了环境,又(yòu)提高了农产品的质量。 如今,在府谷县的大片农田中,智慧农业正成为乡村振兴的新动力,为农业发展(fāzhǎn)注入活力,也让(ràng)农民的生活质量不断提升。 值得关注的(de)是,府谷县在(zài)国家(guójiā)糜子育种联合攻关项目的大力支持下,成功构建了独具特色的“种质资源库、示范基地、农户推广”三级育种体系。目前,成功获得了850余份具有机械化适应性、抗倒伏、抗除草剂、耐盐碱(nàiyánjiǎn)等特性的优质(yōuzhì)资源,优质糜子品种在2025年全面推广。 机制创新是破解资源瓶颈的关键一招。府谷县创造性提出良田、良种(liángzhǒng)、良法、良机、良策协同发力(fālì)的“五良融合”发展模式。通过高标准农田建设夯实地力,推广抗逆品种提升(tíshēng)品质,应用智能农机提高效率,制定产业政策保驾护航。这种(zhèzhǒng)“组合拳”使粮食单产提升9.3%,真正实现了向科技要产量(chǎnliàng)、向管理要效益。 产业发展:从单打独斗到(dào)集群突围 乡村振兴,产业兴旺是关键(guānjiàn)。 府谷县跳出传统农业(nóngyè)思维,以产业链重构、绿色化(huà)转型为突破口,推动乡村产业实现从“卖原料”到(dào)“卖价值”、从“单一业态”到“集群发展”的质变。 在省级肉羊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的引领下,武(wǔ)家庄(jiāzhuāng)镇的农业产业形态正经历深刻变革。这(zhè)(zhè)条覆盖“从田间到餐桌”的完整链条,系统整合了饲草、养殖、加工、销售环节,使得效率、品质、附加值、品牌等方面实现价值跃升。依托这条肉羊全(quán)产业链,武家庄镇成功跻身全国“一村一品”示范镇行列。 这种“种养加销(xiāo)”一体化的产业融合模式,正在向更广领域延伸。印证该模式的当属海红果(hóngguǒ)产业的蜕变。府谷的深加工企业通过技术创新和品牌打造,将昔日滞销的乡土特产海红果,成功转化为(wèi)高品质的饮料等(děng)深加工产品,打开了广阔市场。 产业(chǎnyè)融合的蓬勃发展,直接转化为显著的经济效益。数据显示,2024年,府谷全县农产品加工业产值突破(tūpò)8亿元大关,这一强劲增长充分印证了“三产融合”模式在延伸产业链、提升价值链、拓宽增收链方面的巨大潜力,为农业现代化和(hé)乡村(xiāngcūn)产业振兴提供了可(kě)复制、可推广的生动实践。 产业融合(rónghé)发展,不仅(bùjǐn)让农业增效、农民增收,也为产业绿色转型发展注入了新动能。 在木瓜(mùguā)镇秸秆收储(shōuchǔ)中心,打包成型的秸秆整齐码放,经过加工转化(zhuǎnhuà)为生物质燃料(ránliào),既解决了污染问题,又为村民(cūnmín)开辟了增收渠道。面对农业面源污染治理(zhìlǐ)难题,府谷县构建起“源头减量、过程控制、末端利用”的治理闭环。推广可降解(kějiàngjiě)地膜及“以旧换新”,农膜回收率达85%;创新秸秆“收储运+能源化”模式,实现收储县域全覆盖,综合利用率超90%。这些创新实践,不仅改善了当地农业生态,更让生态效益转化为经济效益。 乡村生活:从外在(zài)颜值到内在气质 乡村(xiāngcūn)振兴不仅是物质文明的提升,更是精神文明的升华。 府谷镇郝家寨(zhài)村,通过“风貌改造、文化植入、产业(chǎnyè)配套”三管齐下,实现了从“空心(kōngxīn)村”到“网红村”的华丽转身,获评省级“千万工程”示范村。 府谷县以和美乡村建设为载体,通过空间再造、治理创新、民生为本三方面发力,推动(tuīdòng)乡村从(cóng)“环境(huánjìng)美”向“生活美”、从“外在美”向“内在美”跃升。 “村里环境搞漂亮(piàoliàng)了,文化特色做足了,再把赚钱的产业引进来,这样村子才有活力。”这是全县乡村发展(fāzhǎn)形成的共识。目前,府谷拥有20个和(hé)美乡村示范村,每个都有独特的文化IP和产业支撑。 乡村发展活力(huólì)更充沛,乡村治理更有效。 黄甫镇创新开设“百姓议事室”,汇聚了(le)老党员、乡贤与驻村书记的智慧,他们组成调解团,运用地(dì)道的“土话”巧妙化解矛盾纠纷,为乡村和谐铺路。在府谷,和黄甫镇类似的镇还有很多,府谷镇的“爱心银行”、木瓜镇的“幸福(xìngfú)口袋”、新民镇的“爱心超市”等应运而生,这些治理(zhìlǐ)(zhìlǐ)模式极大地激发(jīfā)了群众参与乡村服务和公共事务的热情,促进了乡村治理的良性互动。 更为深远的是,这些治理模式在观念层面引发了变革,“婚事新办、丧事简办”的文明新风逐渐深入人心,正在重塑乡村社会的价值认同,引领乡村社会向(xiàng)更加(gèngjiā)和谐文明的方向发展(fāzhǎn)。 奏响乡村振兴“奋进曲”,增加民生(mínshēng)福祉是关键。 在民生领域,府谷县以(yǐ)“微改革”撬动“大幸福”,构建起覆盖(fùgài)就业(jiùyè)、教育、医疗的全链条(liàntiáo)保障体系。就业帮扶方面,开发建设府谷县公共就业服务信息平台,实现用工单位注册1318家、发布岗位3762个,吸引26548名求职者注册,推动全县1万余名劳动力实现“掌上就业”,并通过“一户一策”精准服务,确保(quèbǎo)搬(bān)迁群众每户至少一人稳定就业,真正实现“搬得出、稳得住、能致富”。 乡村教育方面,严格落实控辍保学(bǎoxué)“七长”责任制,累计为52498人次(réncì)农村困难家庭学生发放资助金4239.63万元,实施(shíshī)残疾(cánjí)学生“送教上门”模式,实现209名适龄残疾儿童少年100%入学。 做实健康帮扶,全县脱贫户(hù)和(hé)监测户参保率达100% ,累计完成住院报销1648人次、金额(jīné)1163.73万元,门诊(ménzhěn)特殊慢性病报销9244人次、金额367.23万元,用“真金白银”筑牢群众健康防线。 文/吴杰 杨越敏(yángyuèmǐn) 郝萍 刘贺伟
乡村蝶变满目新 陕西府谷县奏响乡村振兴“奋进曲”

欢迎 发表评论:

评论列表

暂时没有评论

暂无评论,快抢沙发吧~